于我這樣的打工人而言,
最具治愈感的,莫過于“家”。
每日疲累歸來后,家都能給予溫柔的慰藉,在我開門那一刻,所有浮躁、焦慮便神奇地“靜”下來,這是家賦予生活的溫度,讓我無限迷戀。
在我看來,家的溫度與大小并無直接關聯(lián),關鍵是有等待的人、溫馨的空間氛圍以及流動的生活氣息,有它們在,就能點亮原本平淡的居家空間。
01
有溫度的餐廳,不只美食煙火氣
都說美食暖人心,一桌、兩人、三餐,即生活溫度,但也不只這樣。
瘋狂的打工人,可能是最適合我的標簽。自工作以來,每天早起制作早餐,按時到公司打卡,三年來驚人地從未缺勤。
對我來說,每天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倒在沙發(fā)上悠哉悠哉地刷小視頻,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點外賣度日。
無論再累,我都會強制自己去做一頓精致晚餐,在我的生活規(guī)劃中,只有自己做的餐食才真的有治愈感。
來到這座城市的初衷,是有一個自己的家,并終于在去年得以實現(xiàn)。
為了將小家布置得更溫馨、有生活氣息,身為設計小白的我還臨時補了設計知識,并精心挑選了一些獨具質感的家具,試圖用設計點亮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空間。
餐廳家具挑選是最耗時的一環(huán),因為我平時特別注重即飲食儀式感,即大家口中常說的煙火氣。
而這種煙火氣不僅體現(xiàn)在氛圍、碗碟、燈光、美食,承載餐食的餐桌同樣不能漏,多重篩選后,簡約摩登設計成了我的決定。
考慮到餐廳與客廳的臨近位置,兩者風格差異不應過于明顯,否則會顯得不倫不類,毫無審美吸引力,與整體的現(xiàn)代簡約風相近或一致為佳。
這種簡約在餐桌上的表達則是結構至簡、視覺通透,既不會擾亂客廳空間的視覺效果,又保證了自身的實用性與美學深度。
整個餐桌設計沒有一絲贅余,理石白是第一眼就讓我心動的配色,低調理石白配以粗獷巖板,加上隨機描繪的大理石紋路,獨特的高顏值百看不厭。
巖板的耐造性尤其關鍵,經(jīng)高溫高壓錘煉后,硬度、耐高溫度遠勝花崗巖。平時用砂鍋做好煲仔飯甚至可以直接置于桌面,不必用隔熱墊,實為硬核,讓我甚是安心。
作為美食小達人,只要一有空,我就會嘗試制作各種美食,因此也購買了不少餐盤、碗碟、廚房小電,用來制作、盛裝不同的食材。
與此同時,原有櫥柜的固定收納空間已然見底,要想再安放新的廚具餐具,唯有單獨添置餐邊柜才能一解難題。
對餐具的挑選,我嚴格遵循簡約的空間搭配原則,既要有強大的收納能力,還不會在客廳空間顯得突兀,最好還能用顏值點亮客廳氛圍。
兼具顏值與實用性的銅素實木餐邊柜成了我的收納新拍檔,能組合、能拆分,加上三大功能分區(qū)設計,讓不同物品都有自己的專屬位置。
清晰的橡膠木紋路、舒適的結構比例、斜面設計以及浮雕波紋玻璃柜門,構成了獨一份的高顏值,自然而溫潤,無疑是客廳空間的點睛之筆。
02
唯設計主義,客廳溫度的美學表達
在客廳空間打造上,美學、舒適以及實用,是我對該空間下溫度的理解。
之前出租屋的客廳實在過于雞肋,房東并未對房子做過專業(yè)裝修,單單圖一個實用,但它也“實用”得過分,整個一看,就是90年代的老套風格。
而且房東裝修時購置的沙發(fā)早已被用的面目全非,毫無美感,坐上去不僅沒有舒適感,留下的大坑好長一段時間都還恢復不過來。
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我打心底里對缺少審美、太過隨意的客廳厭倦。在和設計師敲定完客廳的簡約風格設計后,后面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基本都是我自己在操作。
現(xiàn)在看來,對客廳做的大量留白處理完全是機智之舉,一來是呼應了整體的簡約調性,二來也是為后期裝飾留下想象與富余空間,前段時間還特地置備了一副復古油畫,掛在客廳墻上藝術感爆棚。
米白色的北歐設計師款三人位沙發(fā)與我的客廳規(guī)劃idea擦出了火花,不同于傳統(tǒng)沙發(fā)扶手的單一條塊,彎曲拱形設計配以米白色粗麻面料,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的典雅秀美,擺放在客廳能自然融入環(huán)境,毫無違和感。
棉麻的材質不僅帶來獨特質感,還格外柔軟透氣,親膚不刺激,內里填充的是高回彈海綿,無論我怎樣坐躺,都能獲得舒適愜意的享受,最最重要的,它恢復原狀很迅速,不會半天都呈凹陷。
作為日常小憩、會客的場景,容易臟亂是客廳的通病,而一旦物品堆積過多,沒有及時作出收納動作的話,客廳審美會直接拉垮,關于這個點,我深有體會。
之前出租屋的客廳就沒逃過收納“老大難”,為了解決它,我購置了大大小小的收納柜、茶幾,幾番收納整理之后,我也算得上是家里的收納小能手。
在新家,目前只是額外添置了幾組茶幾,但這次換的是幾何設計款。作為顏值控,極簡的幾何靈感、玻璃光影投射,絕妙的藝術美感,瞬間拿下我這個顏值控。
可組裝的貼心設計讓我能根據(jù)客廳空間大小與實際需求,搭配多個茶幾靈活整理,高低錯落、虛實結合,在收納瑣碎的同時,也直接提升了我家的客廳美感。
03
甩掉雜貨間標簽,陽臺化身詩意棲居
陽臺本身是具有溫度的,因為它承載了陽光的傾灑,但很多時候,它都被視作雜物間,用來儲存生活物件。
這顯然違背了它原本的存在意義,也悄無聲息地剝奪了陽臺該有的溫度。要知道,陽臺從來不是為儲藏而生,非要說儲藏的話,那一定是儲藏詩意的生活理想。
我在購房之初便敲定了陽臺的用途:一定要能包容我的慵懶,給我單獨的靜謐,即便只有一杯咖啡、一本散文詩集。
一間盈滿陽光、詩意的陽臺就在我的期望值內,在這里,除了綠植裝飾,我還置備了茶幾、懶人搖椅,用以點亮閑適的生活氛圍。
普通款的茶幾第一時間就被我pass掉,畢竟設計太過雷同,根本不能表達個性居家。轉而選擇了頗具設計感的橙色鐵藝U型網(wǎng)格茶幾。
我在購房之初便敲定了陽臺的用途:一定要能包容我的慵懶,給我單獨的靜謐,即便只有一杯咖啡、一本散文詩集。
一間盈滿陽光、詩意的陽臺就在我的期望值內,在這里,除了綠植裝飾,我還置備了茶幾、懶人搖椅,用以點亮閑適的生活氛圍。
普通款的茶幾第一時間就被我pass掉,畢竟設計太過雷同,根本不能表達個性居家。轉而選擇了頗具設計感的橙色鐵藝U型網(wǎng)格茶幾。
不得不佩服計師幾何鏤空的巧思,為茶幾帶來了絕妙的線條光影感,在窗外陽光的灑落下,陽臺霎時變得活力而時尚,這是最討人喜愛的地方。
基于鐵藝打造的幾何茶幾實用性其實也不賴,加厚的網(wǎng)格板材搭配實心鐵線組,整體厚實而穩(wěn)重,支撐力強,平時放下午茶、咖啡、雜志不在話下。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想未來一定要一個自己的陽臺,一張舒適的懶人搖椅,這樣一來,每天晚飯后,我就可以很輕松地坐在這里,和另一座城市的親友通話。
搖椅也是深得我喜歡的橙色,暖暖的色調,柔軟的弧線,百搭的顏值,在看到的第一眼就戳中了我心中的那份柔軟。
科學的護脊設計能貼心保護腰椎健康,加上四區(qū)科學呵護,全面貼合人體曲線,其內部填充舒適的乳膠顆粒,透氣高彈,勞累一天回家后坐在上面實在愜意。
04
處處皆可書房,再小的地方也有溫度
我在家辦公的時間其實不少,考慮到小戶型的局促性,我將書房嵌入在了客廳旁。
這是我所認為的居家辦公儀式感,即書房的溫度。換言之,書房可以微小,甚至可以是一張辦公桌,但它必須真實存在。
之所以這樣倔,與我年初居家辦公離不開。因為出租房沒有專門的書房空間,又不愿在油膩的餐桌辦公,只得窩在沙發(fā)、床上,時間一長,奇怪的坐姿讓身體嘗到了苦頭,腰椎、頸椎疼痛不已。
之所以這樣倔,與我年初居家辦公離不開。因為出租房沒有專門的書房空間,又不愿在油膩的餐桌辦公,只得窩在沙發(fā)、床上,時間一長,奇怪的坐姿讓身體嘗到了苦頭,腰椎、頸椎疼痛不已。
吃一塹長一智,我用了一張小巧靈動的辦公桌和簡約置物架隔空造了一間“小書房”,在有限的90平米空間里為書房爭得寶貴一隅。
書桌我更偏愛日式簡約實木設計款,簡約的設計能與客廳、臥室等自由搭配,但又不會特別扎眼,不會擾亂原有空間的姿態(tài)。
厚實用料帶來了穩(wěn)固舒適的承重性,放上書籍、筆記本電腦之后,伏案工作沒有任何晃動,表面則使用了木本色清漆噴涂,呈現(xiàn)出令人心靜的自然溫潤視感。
至于置物架,我一般用來放置書籍,裝飾品以及香薰。薄暮橙配色帶來了高級復古的審美,暖暖的色調加上圓潤松茸靈感,又為空間注入了幾分鮮活生機,這是打動我這樣的顏值控的關鍵點。
開放式設計宛如神來之筆,五層置物層錯落有致,這讓我可以自由搭配,將再簡單不過的收納化作美學陳列,不知不覺間還多了幾分藝術感。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一路馬不停蹄地追尋心中的光,但也要強迫癥一般地拿捏生活應有的模樣,用有溫度的家具,用無限的熱愛,構筑起一個個至美而獨特的治愈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