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看到許多設計作品中去感受過,都有強烈的符號化的“語言”在里頭,這種風格的再現(xiàn)說明了什么?
首先,我把設計風格看成是一種創(chuàng)意活動,創(chuàng)意活動的發(fā)展離不開設計師的努力,依據(jù)設計師自身的能力與見識來綜合運用。
創(chuàng)意設計是一種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種物質財富,隨著科技文化的進步,人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只有創(chuàng)意文化是主宰和主導社會的基礎,很多事情已證明了這種觀點,它是未來人類高度發(fā)展和經濟高度增長所必須的一種行為。所以說,當今有見識、有抱負的企業(yè)家和更多的設計文化人,對于創(chuàng)意文化設計的投入和對設計文化理解非常重視。一個具有高度文化水準的創(chuàng)意設計師才能引領當今世界設計學科的發(fā)展,才能引領世界設計財富的走向,才能引領和改變提高我們的物質和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需求。通過這些觀點,我們不難了解,設計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沖擊是多么重要,是多么需要我們去關注和認識,是多么需要我們去學習和理解,提高我們的見識和思想。把設計文化當作生意來做,把生意當作設計文化來做,這樣的企業(yè)和設計師才能溶入當今世界中,以適應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陶唐會館設計正是在這種高度上進行創(chuàng)意和發(fā)展,他是一種開放式設計的經營與理念,是為滿足文化與經營兩個高度而特有的一個設計創(chuàng)意行為,一個是涵蓋傳統(tǒng)文化集合,表現(xiàn)人文歷史臨汾與當今臨汾的精神面貌高度;另一個是將高科技聲,光,電及樓寓自控技術手段運用到餐飲空間中,從功能角度提升會館品質高度。
文化要做到心中,我是不主張把表面的東西進行表面化,一做漢唐就想起一些符號,符號要不要呢?要,但是要做的得體,一定要入骨三分,文化是從根子長出來的,絕對不是做出來的文化。我們做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一定要理解它。比如說一個符號、一個圖案,其實它都有內在的關聯(lián),跟人的生活,我們要把這種關聯(lián)對接起來才有意義。
我們盡量不去做一些沒必要的附載文化,要跟核心的設計、思想的聯(lián)系結合,還要講究一個說法和根源,這個很重要,用的時候就可以用得靈活了。
第二個,用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不要就傳統(tǒng)文化做傳統(tǒng)文化,一定要用新的設計概念做,現(xiàn)在很多人講《易經》,古時沒有汽車中排廢氣、手機電磁污染等,這跟設計都是很關聯(lián)的,要賦予新的東西新的含義才會被人認可,一定要有新的產品、新的思想自然而然的生長出來。比如說我們跟國外西方的設計師對話,我們的長處在哪里?就是我們對文化積淀的理解,理解的設計做完以后國外的設計師也會非常吃驚。
我在陶唐會館一樓設計中就是用的馬可波羅的瓷磚,我說我們的地面第一是仿古的,第二地面的圖案花是不相同的,馬可波羅的中國印象肌理是隨便打的,看上去沒有一個相同的,而且圖案是傳統(tǒng)的東西。馬可波羅是一個國外的產品,為什么搞中國印象呢?就是把中國文化融入到產品中,這就是定義的一個概念,最終一句話,要用心做設計,要用思想去做,要讓文化長出來,而不是貼上去,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符號形成之后,也存在一個瓶頸,您說過,每一個作品,您都拒絕重復,如何在舊有的秩序里實現(xiàn)自我超越,這種“破構”對于一個建筑師有什么意義呢?
做設計和繪畫一樣,一定要留白,虛實得當,書法上有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就是一定要讓自己的空間說話,自身要形成一種品質和氣質,要有震撼力,一個設計作品可以歸納成:只要放在那兒,就有精神氣質,就像當今數(shù)學研究的十維模型,所傳達的不可言喻的效果,雖然說不出來,但是就是有感覺,要達到這個地步,不是一般設計師能做到的,我認為設計是做創(chuàng)意文化,所以作品從來都是創(chuàng)新的,從不重復自己,也不復制古人和今人。一個優(yōu)秀師的作品,能代表時代空間、引領時尚,而且有一定自己的發(fā)展空間,給人們留有一定的想象力,這是設計的秘訣。也是一個設計師成功的標準。
三、陶唐會館是一個偏正詞組,從陶唐的意義上延伸,主要是承載堯文化,而會館是一種鄉(xiāng)情屬性的文化,兩個概念在您的設計中是如何融合的?(可以談,幾條表達主線,如以堯文化為主題,以晉南文化為主線,以臨汾文化為主打)等
習晉:實際上,設計師在古代、在中國、在國外,是給高端人群服務的,這是我們大家應該清醒認識的一個概念,作為一個設計師來說,要有一種高端的追求,我們只有追求了,才能把自己的見識、視野進行擴展,在這個視野上才能發(fā)揮,才可以做得更好。
第二個概念,設計師未來,就是我們產品、家居、生活方式的提升機,應該說是一個包裝機或者提升機,我們對堯文化和鄉(xiāng)情屬性的文化的認識和歸納就是基于上述的兩個特點進行的,隨著文化與技術交融的發(fā)展,經濟快速發(fā)展后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認識的自覺性正在提高,需要一種能思想傳達,回歸自然和諧思想的感悟與理念。重回我們的精神家園,這是中華民族一種自尊、自強、自立,傲立于世界之林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臨汾乃至山西文化的精髓。
四、在這個作品里,您運用了大量的石雕、磚雕、木雕、舊家具等,有復古意味,在現(xiàn)在商業(yè)空間里,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
石雕、磚雕、木雕、舊家具及古舊的運用更能表達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將這些優(yōu)秀的晉商文化器物得以展示,意在發(fā)揚光大其傳統(tǒng)歷史地位,喚醒民族意識形態(tài),提升室內外環(huán)境的凝聚力、感染力、震撼力、沖擊力。陶唐會館設計中,根據(jù)根祖文化,我在吧臺傍做了一個藝術的造型大槐樹,這個樹就是我們的功德碑,可以把一些嘉賓的名字貼上,讓所有的人都要參與設計,這是設計當中的一個策劃,我們的設計是為大家的,是為所有來到這里的人參與所服務的,如果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話,我們的設計是成功的。我們有書畫廳、書法廳,里面有青花瓷的廳,還有很多讓大家發(fā)揮的地方,比如說一樓做了一個很大的戲臺,可以互動,也可以演藝,我在酒店設計中,一定要強調一點,酒店只要是我做的,一定要有唱歌的地方,為什么呢?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所有的設計都是為設計而設計,比如說現(xiàn)在設計一個酒店就是為了吃飯,這是我們的初級階段,我們的高級階段是要到那里交流,就是要展示自己、傳達、表達自己,要有播錄功能,要有播音系統(tǒng),可以互動,跟名家進行互動,跟員工進行互動。
五、就整個建筑界來講,建筑同質化是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這種呼吁依靠一個人、幾個人是不行的,但,您可以利用您的學生,把您的經驗和主張傳承下去,讓更多人都可以做一些建設性的工作。您對這個問題如何看?
我有一個看法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由于我們的落后及經濟不發(fā)達,常常受治于人,建筑同質化是一種外來文化的侵略,只有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后才能不被奴夷,當我們掌握了科技與經濟的主動權,一定要將自己民族的主張彰顯,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六、陶唐會館已經試營業(yè)了,好評如潮,對于這樣的評價,您如何看?
建筑空間是藝術、文化和文字的載體,陶唐會館,以餐飲為特征并具備古文化博物展示功能的會館。之所以叫會館是因為來這里聚集的人們都是抱著一種參與與提高的目的,尋找自身的精神家園;融通與交流的心態(tài)聆聽新文化與傳統(tǒng)同文化的對接;感悟于自身的境界,感受當今高科技藝術的視覺效果,彰顯傳統(tǒng)文化。這里用高科技的聲光電,來展示我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概念。傳播文化的功能實現(xiàn)自我完善與發(fā)展提高的平臺,這是其一。
其二,會館的功能不僅僅是以上的諸類特點,更多的是體現(xiàn)本地區(qū)當今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風土人情、接人待物的一張名片;反映了民風與時尚的一個場所,是人們勞作之后享受勝利成果的慶功舞臺,又是本地各界精英為之自豪的一個談古論道、運籌帷幄的地方,是接待各方來客的一個高端會客廳。
會館的第三個功能,歸根結底就是要吃好、喝好、玩好,所以,功能配備越顯重要,一樓設有操作間、吧臺服務、菜品展示區(qū)、婚宴壽慶大歌舞餐廳及中華門特征的貴賓大包房。
七、在創(chuàng)作之初,打造臨汾最漂亮的宴會廳和城市客廳,就是您的追求,如今,這樣的目標已經達到。您對這個作品如何自我評價呢?
這個會館設計有兩個高度:一是有創(chuàng)意文化的地域性;二是涵蓋了科技高度,只有這兩個高度走到一定的水準,才能有好的效應。所以,不同的地域一定會有不同的設計師,不同地域的設計師,文化狀態(tài)是不同的,設計狀態(tài)也是不一樣的,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這個道理是很明白的。這個設計是臨汾人與我精誠合作的典范,沒有文化人李建森的參與與推薦,董事長趙軍全力的支持與實施,也不可能有此作品,這里,我要感謝他們的全力支持和理解。